为深化课程内涵建设,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近日,中医学院组织开展了以中医基础教研室、方药教研室、中医经典教研室及中医临床教研室核心课程为重点的联合磨课研讨活动。




磨课现场,氛围浓厚。《金匮要略》 教学团队聚焦杂病诊疗思维,深入探讨如何引导学生从经典条文领悟张仲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的真谛。”的精髓,实现古今对接。《方剂学》 团队则围绕“温里剂”专题,就如何清晰阐释理中丸名方的组方原理、配伍特色及临床灵活化裁进行了精彩分享,强调方证对应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针灸学》 团队针对“任脉”教学内容,系统梳理了其循行路线、腧穴定位及主治规律,特别就如何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展示任脉“阴脉之海”的生理病理意义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医学导论》 课程组则从“人文中医”视角出发,探讨如何在新生的入门阶段,有效融入中医哲学思维、价值观念与医德伦理,夯实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仁心仁术的医者情怀。
本次磨课活动打破了学科壁垒,老师们在OBE教学理念下进行设计,理解国家教育战略、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四个层面的关系,明确其对教学的宏观指导意义(解决为谁培养人和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转变理念,主动学习并内化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观、学生观、教学观,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探究式学习”等,让先进理念成为备课的思想内核;围绕成果导向与教学目标的关系。要求将课标中抽象的素养目标、内容要求,转化为单元、课时的具体教学目标,确保每一节课的设计都紧扣课标、有据可依。
与会教师一致认为,通过跨课程研讨,不仅进一步厘清了教学重点与难点,更拓宽了教学思路,为提升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推进此类教研活动,磨砺教学技艺,为迎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做好准备。
(中医系供稿)